為增加老師和同學們的科技前沿知識,開拓視野,助力我院和我校的快速發展,電子信息(微納技術)學院于11月20日下午,在青島大學會議中心305報告廳,舉辦了第一次學術沙龍活動。活動由副院長單福凱主持,院長李山東參加活動并講話,電子信息學院鞠誠老師,物理科學學院溫崢教授應邀為大家做學術報告。全院年輕博士及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學術沙龍活動。

李山東院長總結了開展學術沙龍的目的與重要意義:第一,舉辦學術沙龍是為了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讓老師同學們始終能夠浸潤在一個好的學術氛圍之中。第二,老師同學們在跨學科的學術交流中可以相互學習知識,交流先進的經驗和科研方法。第三,通過學術交流,可以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更有利于讓別人了解你的研究方向,促成相互合作,共同推進學院、學校的高質量快速發展。

單福凱副院長強調了學術交流的重要性。對于研究生而言多參加學術會議,聽專業大牛講座是豐富自己知識,開拓視野的重要途經。對于青年教師,更應該清楚參加學術報告對科研的重要性。單福凱副院長也鼓勵青年教師多走出去,與其他科研工作者密切交流,緊跟國家重要戰略需求,申請國家級重大項目,在不斷提高自身科研素質的同時,為學院、學校的發展做出貢獻。最后單福凱副院長為大家介紹了本次學術沙龍邀請到的兩位老師。

溫崢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應用物理系主任,長期從事電介質材料及相關功能薄膜與器件的科研、教學工作,中國儀表功能材料學會電子元器件關鍵材料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鐵電隧道結的高性能、多功能信息存儲,外延異質結構中撓曲電極化與應用,CMOS兼容的HfO2基信息存儲器件等。溫崢教授報告了鐵電隧道結的發展,重點講解了基于金屬/鐵電體/半導體隧道結的能帶結構、高電流開關比值等特性,從實際應用角度出發,探索和揭示了鐵電隧道結阻變疲勞的物理機制,并展望了鐵電隧穿存儲結構的新發展。

鞠誠老師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光研院,現工作于青島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通信工程系,青島大學青年卓越人才,研究方向包括相干光DSP算法,FPGA、ADC等高速硬件處理板卡研發,空間激光通信精密光學跟瞄系統研發。鞠誠老師就自己的研究課題,為大家展示了青島大學光通信研究課題組自主研發的10Gbps速率PM-QPSK調制實時相干光通信系統。系統所用的全部硬件以及DSP算法完全是課題組自主研發,并且系統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已經被若干高校和科研院所所檢驗。

此次學術沙龍活動,使得學院的各科研團隊及老師學生們認識到了參加學術報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跨學科的學術交流中互相學習先進經驗、科研方法,為團隊科研能力的提升,學校、學院的高質量快速發展助推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