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韓國最高學府首爾大學的李信斗教授應電子信息(微納技術)學院邀請出席學院巴丁論壇(第五講)。李教授在國家重點實驗室417會議室作了題為《Toward Future Display Technologies Beyond LCDs and OLEDs》的高端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單福凱副院長主持,學院黨政領導、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代表參加了報告會。

報告會上,李教授簡要介紹了自90年代初以來,液晶顯示器(LCD)的成功商業化過程。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時代,它在視覺特性,響應速度,亮度和靈活應用等方面表現出優異的性能。李教授分別概述了LCD和OLED兩種顯示技術的差異,并討論了對于更復雜的應用中所面臨的挑戰性問題。最后,李教授還介紹了有機發光晶體管(OLET)和量子點發光二極管(QLED)兩種正處在研究初期的新興技術,這兩種技術被認為是繼OLED之后用于未來顯示的新技術。
李信斗,韓國首爾大學教授,1980年和1982年分別獲得首爾大學本科和碩士學位,1988年獲得美國布蘭戴斯大學液晶物理學博士學位。在1988年至1991年期間,李教授作為貝爾通信實驗所的研究員,主要從事液晶顯示器和光通信系統的開發。1992年至1997年期間,李教授擔任西江大學物理系教授。1997年至今,李教授在韓國首爾大學擔任工科學院電氣信息工學專業的教授。李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液晶物理、平板顯示器、 印刷電子設備、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新型顯示技術、有機半導體電子技術和生物技術。李教授作為全球顯示領域的資深專家,掌握TFT-LCD、OLED、OFET等顯示材料和器件的核心技術。截止到目前為止,李教授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SCI論文360多篇,學術會議特約演講200多次,擁有國際發明專利60余件,韓國發明專利80余件。李教授目前還在擔任國際學術期刊J. Inform Displays的主編,Opt. Express和IEEE-J. Display Technol.期刊的副主編,Liquid Crysyal Review的編輯委員,國際液晶學會榮譽與獎勵委員會的委員長等職。此外,李教授還是世界三大與顯示面板相關學會OSA,SPIE,SID的會士(Fellow Member);APS,ACS,IEEE,MRS, AAAS,JSPA以及其他學會的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