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萬青教授應邀做客青島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并在誠思樓504報告廳作了題為“氧化物雙電層晶體管及其類腦芯片應用”的專題報告。
萬青教授從當前的研究熱點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神經形態電子學和認知計算等出發,結合自己的實驗結果,引出了氧化物質子/電子雜化雙電層晶體管。傳統的馮·諾依曼計算機本身沒有思維能力,只能依照固有的程序工作,充其量只是一種“高級機器”,人腦是由多達1011-1012個神經元組成的復雜網絡系統,功耗雖為20W,但其學習和認知能力卻很強大。神經元(Neurons)是人腦的基本組成單元,突觸(Synapse)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系的部位,也是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而人腦中的信號處理、記憶和學習等功能,都是通過改變神經元和突觸中的離子流來建立和實現的。
萬青教授經過多年的探索,成功研制出具有生物突觸功能的電子器件,對于構建神經形態電路和實現智能計算機意義十分重大;同時在新型柔性神經性態電子器件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實現了基于神經仿生工作原理的柔性、超低能耗pH值探測和神經元spike邏輯調控,為柔性可穿戴生化傳感和“類腦芯片”的研制奠定了堅實的器件基礎。
報告會由遲宗濤院長主持,學院系主任、教授、副教授、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及研究生共40多人參會。報告結束后,萬青教授進行了現場答疑和互動交流,并勉勵研究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